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439章 鬲炉

老板一口气拿出了四个铜炉。

何仁仔细看了一下,其中三个都是普通的手炉,又不是名家所作,也就值个一两千块钱,没什么价值。

不过最后一个铜炉倒是吸引了何仁注意力。

他甚至一时之间没看出来是什么器型。

这是一个直径约十五公分,高也就六七公分的铜炉,拿在手里还挺沉,起码有个三四斤。

造型却是有些奇怪,平沿内倾,口沿下方束腰起线作弦纹,还是双弦。束腰双弦下方连接素圆鼓腹,最下面则是外撇三足。

何仁越看越奇怪,这个铜炉又像鼎,又像炉,外表又被洗得干干净净,包浆什么的压根就没有了,何仁有些犯难,难道是臆造品?

开了鉴宝眼以后,何仁才恍然大悟,不能说是臆造品,只是创新而已。

这是一个明代的铜制鬲炉。

鬲炉也叫鬲式炉,一般来说是直口,鼓腹,旁侧有两耳方便携带,下面是三足,上宽下削,既敦实,又稳重。

看起来很像鼎。

区别就是鼎下面的三足是实的,而鬲炉的三足则是中空的。用途也天差地别,鼎大多是礼器,用来祭祀的,而鬲炉就是老百姓家做饭的炊具。

最早的鬲式炉应该是宋代出现的,前身是陶制的鬲,造型都差不多,因为三足中空,方便加热,受热面积也更大,所以很受老百姓的欢迎。

再后来,老百姓就又改造了一下,在鬲炉的腹部加上篦子,上面再弄个盖,然后就可以蒸东西吃了。

我们的老祖宗智慧是无穷的……

而何仁眼前这个鬲炉,又有创新,一般的鬲炉是直口,平唇的,而这个是在口沿一周起线,和明式家具案面边抹均匀的栏水线差不多,应该是明代匠人的创新。

果然,何仁将鬲炉翻过来,底部有“李曲江制”的四字柳叶篆书款。

李曲江何仁是真不认识,就算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,也没想起来这个李曲江是谁。

不过看这只鬲炉的工艺,宝光内敛,形制雅正,肯定不是一般人能造出来的,绝对是大师工,想必这个李曲江并不一般。

虽然何仁不认识李曲江,但并不耽误他鉴宝。

因为何仁认出来这是中国着名文物专家、鉴赏家、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曾经收藏过的一只鬲炉。

王世襄先生酷爱养鸽,亦爱藏炉。

他的收藏之中,便有一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